Slide
卢晓中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湾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个人简介

卢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荣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他兼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教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和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卢教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演讲题目:
确定与不确定之间:面向未来的教育如何选择?
简介:

由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带来了预测技术与手段的极大发展,大大提高了对未来的确定性预设。也正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作为预测物件的未来变得更加不确定、更加不可预测。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所谓的乌卡(VUCA)时代,世界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诸如面对环境、健康、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去适应和应对这样一个时代?这是一个时代之问,也是世界之问。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日的教育是在为明天的社会培养人才。对未来教育的面向可以有两个向度,即适应性面向和引领性面向。

适应性面向主要指向培养的人才适应当下或未来,不论是适应当下还是适应未来,都具有确定性。当下的确定性是显而易见的,而未来是一个预设「存在的社会」,这个预设非常确定,即也是一个确定性的未来。在适应性面向中,学校就是为这样一个预设的确定性的未来培养人才。

而引领性面向则更加强调未来的不确定性,即教育发展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在这一意义下,学校培养的人所适应的未来,实际上是一个并不存在的社会、未知的世界,或者说是一个不确定的和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我们需要培养出新人主动去面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未来,最终创造美好未来。而拥有这种「创造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就是具有引领性品格。

这便决定了教育模式要从过去适应型培养模式向创新型教育模式转型,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能力。